共10張 1905電影網訊 由蕭寒執(zhí)導的電影《我在故宮修文物》將于12月16日全國上映。今日電影十二城巡演來到第六站上海,導演蕭寒、文物修復師王津,兩位出品方代表嗶哩嗶哩副總裁、影業(yè)總經理陳漢澤,微鯨副總裁陳黛蓉,以及B站UP主陸二胡、資深影評人藤井樹等出席此次活動。
現場,兩位電影的出品方代表首度公開談及投資電影的原因,“希望一起把純真的美,內心的愛和被觸動的靈魂分享給當下更多的有心人。”一番感言引得現場掌聲不斷,“故宮男神”王津師傅也暢談演出感想,贊揚影片真實記錄了故宮修復師的生活與工作,希望能夠有更多的人去院線支持影片。導演蕭寒則分享了創(chuàng)作始終,講述了電影版的創(chuàng)作心得,希望觀眾在90分鐘能收獲一份感動。
大電影“脫胎換骨”促情感遞進,“故宮男神”率真暢談演出感想
繼廣州、深圳、武漢、南京、杭州路演活動之后,電影《我在故宮修文物》來到了十二城巡回第六站——“魔都”上海。點映活動開場前的一個多小時時間里,超過一千三百名觀眾的取票長隊甚至排到了影城外的街道上,場面十分壯觀。當“故宮男神”王津師傅出現在活動現場時,被團團圍住,王津師傅耐心為觀眾簽名并希望觀眾能夠把更多的熱情放在對影片的支持上。
活動現場,導演蕭寒表示,電影希望給觀眾更多的空間,主觀意識后退一步,讓觀眾能夠用心去感受,直接和故宮修復師們發(fā)生化學反應,‘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今天有幸與現場將近一千四百位觀眾完成電影的二度創(chuàng)作,是很大的榮幸。“這部影片是充滿情感的散文,七個月的剪輯制作,刻意用到生活中的鏡頭來銜接畫面的情感遞進,讓觀眾沉浸在修復師們“日復一日”的生活,在90分鐘的時間里獲得一次感動。
在被觀眾問道“在故宮拍攝收到過哪些限制”時,導演蕭寒表示,最大的限制可能就是為拍攝等待了四年,在拍攝的過程中為了不打擾到修復師,做到了人員的精簡,最小的工作干擾。“故宮男神”王津師傅補充道,“攝影師和我們相處了四個多月,已經不知不覺的把他們當成了同事,電影中呈現出的畫面也自然是我們修復師最真實的工作、生活狀態(tài)。”
優(yōu)質內容打動出品人,良心品質持續(xù)收獲好口碑
兩位出品方代表,嗶哩嗶哩副總裁、影業(yè)總經理陳漢澤和微鯨副總裁陳黛蓉也作為嘉賓來到現場。在談到“被什么打動投資一部紀錄片”時,陳漢澤表示,劇集版在B站熱播后就聯系了導演,希望有機會與優(yōu)秀的作品合作,沒想到竟一拍即合,導演有意創(chuàng)作電影版,希望一起把純真的美,內心的愛和被觸動的靈魂分享給當下更多的有心人。
微鯨副總裁陳黛蓉說道,“我們有一顆跪求好內容的心,而導演的厲害之處是以群像的方式展現了一個個活生生的生命,在看過好幾遍電影之后,依然被感動。這大概就是我們選擇做出品的理由了。”
B站UP主陸二胡在現場表達了對電影的喜愛,“我作為B站的年輕人和用戶之一,同時也是一個會拉二胡的手藝人,深深的被修復師們的沉靜吸引,另外我還想說一句,皇帝的手辦就是不一樣”。
上海的觀眾也表達了自己感動,“這些師傅們內心是有芬芳之感的,掉下來的杏子幾乎可以聞到它的氣味,每一個鏡頭不炫耀,但是很深。90分鐘時間,是對道的傳承,貓、杏、麻雀,看著看著竟有一種悵然若失,安利這個值得進入影院的紀錄片。”“可以說電影版更加出色,我想說,請治愈我浮躁的心吧,哪怕只有90分鐘,只有這一瞬間。”
當素人邂逅專注,擇一事也可以過好這一生
《我在故宮修文物》路演將工匠精神傳遞給了全國各地,在驚嘆修復師們的專注與執(zhí)著同時,越來越多的普通“匠人”也被挖掘了出來。今日,片方發(fā)布了一支“一事一生”宣傳片,展現了平凡人生命中讓人可敬的一面。
特輯采訪了各行各業(yè)一直從事彼此領域一輩子的普通工作人員,從沒時間談戀愛的廚師、與父親一同從事修鎖行業(yè)的鎖匠到磨了30多年剪子的老人和傳承家族技藝富有責任心的理發(fā)師等。他們作為普通人也要堅持自我,甘于平凡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正如其中一位手藝人所說:“準備再做一輩子,直到我,死了為止。”
采訪中這些普通人也表達了自己對文物修復師的看法。他們表示工匠精神其實是在修自己的性格,必須要認真、堅持、坐得住才能達到這種超然的人生境界。而創(chuàng)新與傳承就像一架天平的兩端,有人選擇了創(chuàng)新,就要有人選擇傳承。“一代一代的手藝人,就是用普通而溫暖的雙手,傳承了上千年的技藝。”修復師王津如是說。
電影《我在故宮修文物》將于12月16日全國公映,由清華大學清影工作室聯合制作,作家綠妖參與撰稿、攝影師嚴明參與攝影、著名音樂人姚謙、音樂制作人劉胡軼、歌手陳粒、音樂家黃裕翔參與電影音樂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