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05電影網專稿 提及劉雪華,人們總會想起經典的“瓊女郎”,或是《甄嬛傳》中雍容威儀的太后。她上一次在互聯網引發(fā)熱議,是因一檔展現其獨居生活的綜藝節(jié)目,相關話題屢次登上熱搜。
而電影《浪浪人生》的上映,讓觀眾看到了一個完全不同的劉雪華。
這位演員的前半程演藝生涯,是瓊瑤劇中楚楚動人、淚光盈盈的女主角;后來,她又成為諸多影視作品中優(yōu)雅從容、母儀天下的太后專業(yè)戶。
但這一次,她選擇再度突破自我,出演電影《浪浪人生》中的靈魂人物——一位年近90歲、性格倔強的阿太。

鏡頭前的她畫上鮐背之年的特效妝,瘦削的身軀、深陷的雙頰,宛若一枚風干的棗核。這一形象幾乎顛覆了所有人對她的既有認知,甚至令人不禁懷疑:這真的是劉雪華嗎?
但正是如此大膽的突破,為角色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深度與真實感。

原著中,阿太有一句點睛之筆:“肉體是拿來用的,不是拿來伺候的。”
細觀劉雪華的演藝之路,似乎也在踐行著這般堅韌的生命哲學。帶著這樣的理解與好奇,我們見到了這位久未露面的演員。

初見時,休息室寬大的沙發(fā)襯得她有些嬌小,全無往日熒屏中的霸氣。她熱情地與我們這群“小輩”打招呼,坦言許久未接受采訪,甚至帶著幾分孩童般的新鮮感,這是她第一次參與路演,見到這般陣仗,覺得很新奇。
比起和1905電影網《品道電影》進行的訪談,她更希望這是一場“限時聊天”。
這份隨和瞬間打破了既定框架,讓我們得以用平視的角度與她對話。于是,我們索性放下采訪提綱,與眼前這位德高望重的演員,展開了一場真誠的家常對談。
01 “意外”
劉雪華沒想到會接到《浪浪人生》中"阿太"一角的邀約,畢竟這些年找上門的多是電視劇劇本,久而久之竟給外界留下她不再出演電影的錯覺。
“阿太”這個角色和過去所有找她的角色都不一樣,更接地氣,甚至年紀設定都要比她實際大出近30歲。

正是這種巨大的反差激起了她的創(chuàng)作欲望。即便已經出演過百余部作品,她始終渴望挑戰(zhàn)更有難度的角色:"如果還是演同齡人,反而沒什么發(fā)揮空間了。"
為了這次見面,她特意讀了原著《皮囊》,還破天荒地選擇素顏赴約。她希望讓導演馬林看到自己最本真的狀態(tài),看看這張臉還能有多少可能性。

導演馬林見到她之后,確實覺得與印象中這位女演員的樣子不同,規(guī)律的生活讓劉雪華看起來比同齡人還顯年輕,雖然倍感驚喜,但還是感覺不同于的阿太的形象。
聽到這個評價,劉雪華二話不說,當場在咖啡廳里取下了假牙。失去牙齒的支撐,面部輪廓瞬間發(fā)生了變化,頓時顯露出幾分蒼老的姿態(tài)變化。這個大膽的舉動讓導演既驚訝又欽佩——他沒想到這位資深演員竟如此不拘小節(jié)。
不如就試試看。導演和劉雪華相約開始這部電影的創(chuàng)作。

試妝那天,看著現場記錄拍攝的攝像機,劉雪華既緊張又期待,"這完全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
當其他演員陸續(xù)前來定妝,殷桃見到她的造型時驚訝得愣在原地,完全沒認出眼前這位老人竟是劉雪華。而她自己也覺得這個轉變新奇有趣。
然而新鮮感過后,新的困擾接踵而至。

導演希望阿太的體態(tài)能更慵懶些,最好能呈現出"葛優(yōu)躺"般的松弛感。但這對于從小接受嚴格形體訓練、始終保持著挺拔儀態(tài)的劉雪華來說,反而成了難題。
開機前,她天天對著鏡子練習佝僂駝背,刻意放慢步伐。自覺初見成效,沒想到到了片場卻被導演指出表演痕跡過重,不夠自然。

轉機出現在他們開始觀察現實中的老年人后。通過搜集大量影像資料,大家發(fā)現現在很多九十歲左右的長者依然身姿挺拔、步履生風。打破了這個刻板印象的束縛,劉雪華終于找到了表演的支點,漸漸與阿太這個角色融為一體。
02 “阿太”
《浪浪人生》有一場戲,黃渤飾演的黃榮發(fā)因為腿傷而重重地摔在了地上,此時的阿太本該在一旁自顧自地喝啤酒。第一遍拍攝時,聽到嘣一聲,劉雪華忍不住地用余光做出了關心。
但她立馬意識到,這不是阿太該有的反應。阿太這個年紀,已經活的很通透了,通透到仿佛已經可以用旁觀者的視角來看待這個家庭,就像一根定海神針,為他們定心。

所以后來在拍攝的時候,劉雪華始終有自己的節(jié)奏,有自己的情緒,甚至當整個家都在慌的時候,她就在一旁嘿嘿笑,這是她對阿太的那種超然性格的表達。
阿太是個硬骨頭,她的生活觀一直是,“我們的生命本來多輕盈,都是被這肉體和各種欲望的污濁給拖住。”
在看小說和劇本的時候,阿太的生活觀就無不觸動著劉雪華。她時常也是這樣的人,遇到越大的事情,反而越鎮(zhèn)定;但遇到小事,反而會很緊張。

劉雪華養(yǎng)了兩只狗,遺憾的是在拍《浪浪人生》期間,狗弟弟去到了汪星球。看過綜藝的人都知道,劉雪華很愛她的狗,只要不拍戲,她的生活里就是這兩只狗。
所以當這個消息傳到劇組時,大家都擔心她的情緒。但她并沒有,在大哭以后,反而就放下了,在她看來,生老病死,對于狗弟弟而言也是一種解脫。

而另一只已經16歲的狗媽媽,成為了劉雪華家里的“老大”。
她反復和顧家阿姨說,家里以后都要以它為主,“每天它只要吃飯,我就很開心,它一不吃飯,我就擔心。”但是也沒關系,生老病死,對于生物皆是如此,劉雪華也已經釋然。
03 “遺憾”
因為《浪浪人生》的拍攝過程,劉雪華有了人生第一次路演,第一次跑廳的經歷。
在此之前,她以為路演跑廳就是演員坐在一起聊天或者講戲里的故事,沒想到真的是用“跑”的。
首映前一天,她就跟著劇組“跑”了6個地方,著實讓這位宅人覺得奇特。但因為是第一次,讓沒有心理準備的劉雪華連連驚呼,“沒想到,實在沒想到。”

《浪浪人生》并不是劉雪華的第一部電影,事實上,她在拍攝瓊瑤劇之前,就拍攝了很多的電影,而且多為古裝武打片。
有時候劉雪華也會懷念那時候的工作狀態(tài)。
早年拍電影很慢,有時候甚至一個景就拍一個月,劇組的人每天都都生活在一起,就像家人了,就連誰昨天吃了什么,家里發(fā)生了什么這類瑣事,彼此都知道。甚至有時候,一個場景的戲都拍完了,置景部門把場景拆之后,劉雪華都會對著流眼淚。

現在電影工業(yè)的變化,拍戲也變得更高效。
但也讓劉雪華有著別樣的情緒——因為劉雪華和阿太的形象反差太大了,而且包括導演在內的多數人都對這個角色偏愛有加,“我回家之后好慌,好怕最后成片出來讓大家失望。”
直到電影定檔,很多人注意到了劉雪華這次的突破,周邊的親朋好友給她傳去了簡訊,才讓她慢慢放下心來。

只是對于她而言,年輕時候不敢的事情,反而有了沖勁。
2024年,話劇《張愛玲的最后一夜》找到了劉雪華。
那是她另一個舒適圈之外的事情,因為她的聲音條件和大家印象里嘹亮的話劇腔并不適配,但直到導演不斷的給予安慰和建議,她才真正鼓起勇氣走上了舞臺。
她也會告訴自己,“現在不演,可能未來不一定會有機會;不管怎么樣,頂多就是演得不好而已。”

好似她一直在踐行著這個理念生活,過去即便家里父親曾經不允許她做演員,但從試一試到認可,再靠她自己走到現在,她活出了阿太的灑脫,更是活出了屬于劉雪華的姿態(tài)。
就像這兩年大家常說起的那句玩笑話“六十歲正是闖的年紀”,現在的劉雪華,闖路演、闖話劇、闖一切新鮮的事物,越活越無畏,越無畏越想挑戰(zhàn),挑戰(zhàn)一切真正想做的事情。
正如我們采訪最后聊到的生活遺憾,她毫無遲疑,非常真誠地說:“做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情,因為沒有人知道將來會發(fā)生什么。”
[1905電影網]獨家原創(chuàng)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