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電影》幕后大佬要怎么下海,先賣個關(guān)子。
先從《追光吧!哥哥》說起。
《追光吧!哥哥》,說是“哥哥”的節(jié)目,可還是小姐姐們好看。
因為,以鄭爽為代表的小姐姐,把自己活成了“活體彈幕”。
臺上追光大哥的表演如圖:

時代召喚寧去跳第二套中學生廣播體操。
要是光看臺下觀眾和其他哥哥選手的反應(yīng),我就要懷疑我的審美出現(xiàn)問題了。
臺下:熱烈!開心!追光的大哥最帥?。?/p>

熒光棒晃得呼呼的~
其他哥哥:演得太好了!太炸了!

我竟判斷不出是真心還是客套
而面對屏幕的我:弱小,無助,大哥的腿還好嗎?

而鄭爽,以小窗形式,在畫面上露出個小腦袋,演示著我真實的心情。

有這種表演,恐怕在舞臺上沒有立足之地了

像中老年喜聞樂見的春晚節(jié)目

張牙舞爪的,害怕
追光大哥們的表現(xiàn),表演出了他們自己的一個故事:
一群事業(yè)遭遇挫折的男明星,逆風前行!向陽而生!不惜把自己抖成篩子,也要換一個事業(yè)第二春的機會!
而鄭爽、金星和后來出現(xiàn)的楊冪,則訴說了另外一個故事:
這舞臺效果的前因后果我不知道,但光看這表演,emmm……
盡管這一群活體彈幕,仍然是節(jié)目效果,但是,卻有那么點兒跳出節(jié)目之外的意思,幫觀眾,把想說的話說了。
可謂“人間真實”。
很多情況下,活體彈幕,比節(jié)目本體好看多了。
難怪它日益成為當代年輕人的剛需。
01
最近,不光是《追光吧!哥哥》,綜藝,越來越愛設(shè)置“觀察團”了。
《令人心動的Offer》,上演大律所求職記。
一群素人來到頂級律所報到實習,展現(xiàn)職場生態(tài)。
起薪就是兩萬元的大律所,對我們這種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民工來說,挺有距離感。
素人們一張口,就讓人覺得,沒那么“素”,至少不是吃素的。



一個個,都是海外名校學子,明明年紀輕輕,但要把履歷排在一頁里,還真挺考驗排版。
不像我,簡歷可以放輕松留白,簡約好看→_→
就在我差點焦慮換臺的時候,觀察團出現(xiàn)了,我找到了親人。
王驍,斯坦福大學畢業(yè)。
剛開始,名校背景很拉觀眾好感度;但漸漸的,“斯坦?!钡某霈F(xiàn)頻率,有點太高了。
掛工牌的掛繩,印著斯坦福;帶的水杯,也印著斯坦福;面試的時候,還穿了一件斯坦福的T恤。


感覺不是去斯坦福讀書,而是去斯坦福旅游,買紀念品買了個夠本。
奈何律所的前輩們,都很吃斯坦福這塊金字招牌??吹梦业入p非畢業(yè)生,相當絕望。
還好還好,同為人間凡爾賽的撒貝寧,卻很懂咱的心情。

金光閃閃的斯坦福水杯亮相時,也只有畢業(yè)于北大的“凡爾撒”,能硬氣地調(diào)侃回去
他看完實習片段,問起何炅,有不舒服的地方嗎?
指的就是,王驍時時刻刻強調(diào)自己的斯坦福畢業(yè)生身份,是不是過了頭。
王驍再拿起印著大大斯坦福Logo水杯喝水時,小撒開啟了人間彈幕碎碎念模式。
“斯坦福的杯子能不能幫到你?再用斯坦福的水……”

然后自己都忍不住問自己:“我為什么老那么針對王驍?我心理是不是有點問題?”

就算是有心理問題吧,至少我和小撒擁有同款心理問題了,不孤獨。
另一位實習生丁輝,在選手中年齡偏大,他的專業(yè)不是法律,算是半路出家,咬牙辭去之前的工作。
說是“背水一戰(zhàn)”,純靠拼命,讓學歷專業(yè)背景不那么優(yōu)越的普通觀眾,相當有代入感。
但律所前輩,卻不那么待見他。
“你永遠在背水一戰(zhàn),自己很辛苦,也會讓別人很辛苦?!?/p>
這是來自律所前輩的評價,而觀察團的大部分人,也同意這種觀點,表示“不喜歡不給自己留后路的人”。

蹙眉+氣勢洶洶.gif
活體彈幕小撒,又一次一句話擊中紅心——

你這種壓迫感十足的判斷,才會讓人壓力大啊?。?!
不止是這種看似無意實則為打工人代言的嚴肅吐槽,
“活體彈幕”還道出了不見得那么光明正大卻也是人之常情的小心思。
節(jié)目里有選手被淘汰,新人要補位,小撒在這一期節(jié)目之初先就看熱鬧不嫌事大地表示,這是個微妙的時刻。
選手們已經(jīng)相處出了感情,新人空降,給人的心理感覺,就像是他們把老朋友擠走了。

新人問老選手,你們包放哪里?。?/p>
小撒接一句,放嘴里!

又問,你是不是廣東人?
小撒再接一句:管我哪里人?

再說:因為我本科四年在廣州念的。
小撒繼續(xù)豪橫:那又怎么樣?

反正就是要嗆你。
就這么“蠻不講理”。
小撒的小嬌嗔,反而化解了場面上的尷尬。
槽這種東西,有時候吐完了,就干凈了,沒什么大不了的。
活體彈幕比文字彈幕更生動的地方在于,無需語言,一個白眼就勝過一切。
新人選手初來乍到,但超拽。
狂拽語錄包括:
“我記住你們了?!?/p>
“(我的微信名)一直都是這樣子(自信)?!?/p>
“我的意思是要不現(xiàn)在。”
坐在觀察團里的周深,沒說一句話,但他的表情已經(jīng)替觀眾,把槽都吐了——

媽呀,嚇死了,萌新不是都裝鵪鶉的嗎?
律師的職場圈子,自有一套規(guī)則,《令人心動的Offer》用選手的修羅場,不動聲色地展現(xiàn)了這種規(guī)則。
但咱們普通人,也有一套規(guī)則?!盎铙w彈幕”,就講出了這種規(guī)則。
02
綜藝節(jié)目里的觀察團,是從善如流,因為看影視節(jié)目,觀眾自己就會變身活體彈幕。
金希澈就展示過自己追劇的狀態(tài)。
電視里男女主角談個戀愛,電視機外的金希澈小嘴叭叭個沒完。

“不可以在一起!”

“雖然長得帥但是是壞人!……可是,雖然是壞人但是長得帥……”
這個樣子,總會讓我想到當年我二姑媽追《藍色生死戀》。
“啊嘖!這女的怎么這么壞!”
“你把話講清楚不就沒有事兒了!”
拍大腿都快拍紅了,就差沒拍我大腿了。
開上帝視角就是爽,但只有上帝視角,不能用上帝之手把男女主角按在一起親,也是真心焦。
硬是把人憋成了活體彈幕。
友情提醒,如果是去影院看電影,還是得講文明,不能制造聲音污染。
但有的時候,全場一起發(fā)出的聲音,也是另外一種觀影體驗。
[頭號玩家]上映那會兒,《看電影》做觀影團,影迷們呼啦的都來了。
素質(zhì)都是極高的,文明觀影,不按亮手機,不發(fā)出聲音。
但當高達出現(xiàn)在電影里,千鈞一發(fā)之際支援火力,幾乎是全場同時,不自禁地發(fā)出哇的叫聲。

如果“靈魂的共振”有聲音,一定就是這種聲音。
這聲哇,也是一句活體彈幕:你也是高達粉,我找到你了。
還有音樂片,活體彈幕,是帶韻律的。
記憶中,一回是上海國際電影節(jié),放映[奇跡,那天如此重要],講日本當紅樂團Greeeen的追夢故事,來了好些Greeeen的歌迷。

電影里放到他們的代表作,開始只是小小聲,后來,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害,還避忌啥啊,全場大合唱,起~
還有一回,是[波西米亞狂想曲]出了卡拉OK版。滿場跺腳打拍子。

就像在線看《數(shù)碼寶貝》,彈幕一定會打出《Butterfly》令人淚目的歌詞。

只是這幾次,彈幕唱出來了。
因為這些“活體彈幕”,人類的悲歡,有那么一秒鐘突然相通了。
電影有趣,可別忽略了,看電影的人也有趣極了。
03
往大了說,這種“活體彈幕”,是對影視綜藝節(jié)目的一種再創(chuàng)作。
創(chuàng)作者有創(chuàng)作者的想法,但咱們觀眾,也有自己的想法。
“活體彈幕”,有觀眾自己發(fā)出的,也有替觀眾重新解讀作品的。
無論是哪種,都是當代年輕人旺盛表達欲的出口。
不止現(xiàn)在,老早,陳凱歌拍[無極]想傳達玄學,而胡戈卻從中看出了《一個饅頭引發(fā)的血案》。

只不過,21世紀初那會兒,不流行彈幕,還得用短片形式,重新嘮一遍電影。
而現(xiàn)在,因為技術(shù)又往前進一步,我們真的可以制造“活體彈幕”了。
你也許看過好萊塢大片預告的“Reaction”。
一個畫面播放著預告片本體,另一個畫面,則是網(wǎng)友觀看預告片的反應(yīng)。

大笑、驚呼、皺眉、鼓掌、碎碎念……
而我們這次要做的,不是放預告片,而是一邊放一整部電影,一邊在浮窗中實時呈現(xiàn)小編的“Reaction”。
明天,也就是12月23日19:00,現(xiàn)在電影App的電影FUN映出新,首度推出reaction形式觀影,《看電影》編輯李果園將和大家全程一起觀看[穿越火線]。
李果園其人,號稱全編輯部筆名最多的編輯,藏匿于無數(shù)馬甲之后,你永遠猜不到你看到的哪篇稿子是他寫的。
當我們決定推出這個欄目,全體同事毫不猶豫地把這個遮遮掩掩的家伙賣了。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咱編輯“活體彈幕”的身份終于藏不住了。
這次,咱們不寫稿,只嘮嗑。
[穿越火線]的畫面上,炮彈與奇思妙想在這部俄羅斯戰(zhàn)爭大片上齊飛,而旁邊的小浮窗上,每一個白眼、每一聲“臥槽”,都逃不過你的眼睛耳朵。
或旁征博引冷知識,或替你抒發(fā)電影某處古怪的小情緒,或抓住一個你差點錯過的小細節(jié)……
我們的目標,是活成高信息含量又情緒飽滿的活體彈幕。
現(xiàn)在掃碼,備注“小編”加入觀影群,獲得活動最新資訊,鎖定12月23日19:00現(xiàn)在電影App的電影FUN映特別篇《硝煙中的母與子》,一邊看電影,一邊窺探編輯與編輯部的秘密。

影迷互動
你最想在這場活動中,
看到什么樣的Reaction?
與更多影迷分享你的觀影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