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中國最有號召力的年輕導演之一”的伍仕賢擁有自己獨特的導演風格,雖然《反轉人生》和《獨自等待》都是喜劇,但其中的獨特的喜劇元素卻不單單只是讓觀眾開懷一笑,還蘊含了對于現(xiàn)實社會諷刺與批判。
電影《反轉人生》運用好萊塢喜劇形式,融入了中國本土神話故事,結合的很接地氣,腦洞大開創(chuàng)意十足。導演一改往日喜劇愛情電影遵循情節(jié)敘事單一俗套的路線,憑借意料之外的情節(jié)架構,延續(xù)了精彩的敘事風格。此外,《反轉人生》利用生活中被忽略的笑點,塑造喜劇的主題和內涵,讓觀眾再次觀看時,仍能找出電影中隱藏的番外和亮點,趣味十足。電影上映期間,在四大售票平臺獲得喜劇或奇幻類型中觀眾口碑排名第一的成績,可見該片的不俗影響。[1][1]
《反轉人生》延續(xù)著伍仕賢導演一貫的直接敘事方法,講述了一位土地婆婆如何幫助主人公馬奮斗真正的認識自己,勇敢的追求愛情的故事。雖然與《獨自等待》都是喜劇愛情電影,但《反轉人生》加入了科幻元素,導演似乎打定主意,要讓這次的夢做的更加夢幻一些。導演編織的夢里馬奮斗慢慢被推至一個人生的巔峰,然后猛然拋向他一個俗套但卻非常現(xiàn)實的問題:面包與愛情你選擇哪個?事實上,土地婆幫馬奮斗實現(xiàn)的19個愿望并不是電影的所要表達的重點,它只是夢想對現(xiàn)實的催化劑,人生的目的真的只是想要實現(xiàn)自己曾經許下的那些不切實際的愿望嗎?
導演除了在敘事方法和人物建構上下功夫之外,對細節(jié)的描述也非常仔細。在《反轉人生》中,導演非常注重“反”字的描繪,反規(guī)則,反心理,反常態(tài)。而導演描述最細膩的地方便是在“反心理”上,它沒有像那十九個愿望一樣一一拿出來描繪,而是像針線一般,將它們都穿了起來。[2][2]
也在當下的電影熱潮中《反轉人生》的主題并不十分新穎,但確實是導演的良苦用心,使得《反轉人生》繼《獨自等待》十二年后再現(xiàn)。某種程度上說,《反轉人生》是《獨自等待》的冷眼樂觀精神的延續(xù),兩個主人公在某些特質上一致,似乎導演想表達的不僅僅只是馬奮斗的人生反轉,還是陳文的反轉或者是導演本身的一次反轉。(編輯:趙敏)